為推動中國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領域藥械研發能力和水平提升,造福廣大患者,2023年4月14日—15日,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(以下簡稱“中國藥促會”)糖尿病與代謝性疾病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(以下簡稱“專委會”)主辦的首屆中國糖尿病和代謝性疾病藥物器械研發創新大會(以下簡稱“大會”)在無錫開幕。
中國藥促會執行會長宋瑞霖表示,中國是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。面對廣大患者的迫切防治需求,我國醫藥行業有責任、有義務為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的醫藥創新、療法創新做出成果。他提出,實現健康中國行動目標,不僅要注重突發衛生事件的對應策略,同時更要注重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等疾病的慢病管理。
中國藥促會年度會長、專委會副主任委員、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所長李佳圍繞“代謝性疾病藥物研發,創新還在路上”的主題帶來報告。李佳提出,原創新藥研發大變革正在深入發展,未來5年—10年,將迎來全球制藥工業重組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。目前,我國面臨醫藥逐步實現“原始創新”的新階段。李佳針對全球糖尿病藥物的市場情況,提出代謝性疾病藥物研發與創新的關鍵點,并建議,藥物創新應堅持合作,同時還應關注民族藥的潛力。
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高級審評員張杰以“糖尿病新藥的研發現狀和臨床評價”為主題進行報告。張杰指出,當前,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.2%,在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領域存在諸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。張杰對近年來糖尿病新藥研發的現狀進行了梳理,并介紹了目前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新藥研發熱點。她指出,藥物研發應以患者為中心,以臨床需求為導向。糖尿病藥物研發要全程、全面兼顧多種代謝異常,同時探索額外臨床獲益、探索臨床定位。張杰表示,藥物研發應圍繞研發目標,依據產品自身特點進行周密、系統的試驗設計,同時注重臨床試驗中的風險控制,加強與監管和審評部門的溝通交流。
在主題討論環節,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圍繞“面向廣闊市場,應對挑戰,把握機遇”主題,與與會人士進行了討論:產業與學術界積極參與國際領先研究及研發規則的制定,但積極推動原始創新才是拓展市場、開辟研發新賽道的決定因素。當前,“me-too”藥物數量較多,企業在研發過程中應更聚焦于“me-better”和“first in class”。醫藥創新不僅需要產業政策支持,更需要市場的政策支持。
編輯|小鑫
審核|小晶
信息來源 | 騰訊網/證券日報/記者 張敏/編輯 何帆
圖片來源 | Hippopx基于CC0協議的免版權圖庫,非實際產品圖
如有侵權,道歉刪除,如有錯誤,歡迎批評指正
在任何情況下,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,僅供參考,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