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A股生物醫藥公司回購活躍。同花順數據顯示,截至9月21日,今年以來A股生物醫藥領域發生72次回購,涉及金額共計59.83億元。而2021年全年僅發生69次回購,涉及金額共計23.41億元;2020年全年發生40次回購,涉資總額為39.01億元。
一方面,生物醫藥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,且業績表現穩定;另一方面,一些企業經營狀況較好,傾向于通過回購重振市場信心。[來源:證券日報]
11家公司完成72次回購
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,今年以來(截至9月21日),共有11家生物醫藥公司完成72次回購,單次回購涉資最多的是華大基因,金額高達3.36億元。該公司今年以來共發生生5次回購,涉資總額8.09億元。
回購次數最多的是華潤雙鶴,公司年內進行了12次回購,涉及金額共計26.15億元,單次回購涉資最大額為2.81億元。華潤雙鶴表示,回購股份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,有利于建立健全持續、穩定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,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,充分調動核心員工的積極性,吸引、保留和激勵優秀管理者及核心技術員工,使其利益與公司長遠發展更緊密地結合,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,實現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。
其次是海正藥業在年內進行了10次回購,涉資總額為12.67億元,單次回購最大額為1.85億元。再次是艾德生物和透景生物,兩家公司年內均進行了9次回購,涉資總額分別為2.02億元、1.72億元。
從回購目的來看,多數公司表示,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、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以及對基本面的判斷,提升投資者信心。此外,從細分行業來看,按照同花順分類,截至9月21日,年內產生最多回購的是體外診斷行業,其次是化學制藥行業,分別產生回購26次、22次,二者數量約占行業回購總數的67%。
成都特威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藥品注冊和臨床開發負責人陳斌向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回購隊伍中,包括不少老牌藥企以及醫療器械領域的重資產企業,這些企業有人才、有設備、有廠房,也不缺研發實力,抗風險能力較強。因此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有信心。”
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,不作為投資或是評估